西江奔涌入海,为江边的淮安笼上水雾烟纱,使城中的青楼愈益婀娜而不真切。
青楼是妓院的别称,兴起于东陆人族,因最初经营这种生意的店家会在店外悬挂一条青色绸布,故又称青楼,后世则沿用了这一做法。当宛州还是河络聚居地时,由于这些伟大的工匠信仰虔诚,整个宛州尚无“青楼”一说。晁初年,人族发动对河络的战争,晁君臣为提高士气,在军中安置了大量随军的营妓。到人族军队取得最终胜利掌握宛州统治权的时候,青楼业已在宛州遍地开花并扎下深根。
淮安的青楼业在晁统治下并不发达,每处青楼独立经营,没有形成大的行业龙头,经营者和妓女都以人族为主,少有其他各族的身影,来消费的客人基本是当地的官员和商贩。胤取晁而代之,郁非纪末期,胤宣布潍海禁海,人族商贸活动的中心由中州向宛州转移,淮安成为宛州商业翘楚,其青楼业亦随着人口的大量涌入和商业的蓬勃兴盛,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期。据不完全统计,只在潍海禁海后十年间,淮安就已有青楼三百余处,从业者二万余人,其中还产生了六家大的行业龙头,他们的收益占去了整个淮安青楼年利润的四成。
如果从空中俯瞰,宽阔的通政街将偌大的淮安城分为东西两部分,青楼多集中在西城,因这一部分靠海,风光旖旎,且商业更为发达。西城的无忧坊、宁静坊、霞光坊、仙安坊及其周围街区,是青楼的主要聚集地,其中以无忧坊最为著名,因其里面座落着闻名宛州乃至整个东陆的数家大青楼总店,香风飘逸,故而被称为“忘神无忧地”。青楼的设计多为地上两层,大的可到地上三层,最底一层是客人吃饭、听曲的地方,二、三层是客人与妓女尽鱼水之欢的卧室,有些大房间里还配备了专门的茶室,供客人单独消遣娱乐。青楼的老板多为女性,她们喜欢在发髻处斜插一枝花,花类视个人喜好而定,于是得了个“花使”的雅号。妓女们则沿袭了她们前辈的习惯,各家店里那些名气最大、被客人点中最多的人,都会在眉间点上红痣,腰间挂上红香囊以示区别,这一类妓女往往又被叫做“红姐”,后来红姐就成为了所有妓女的泛称。青楼的账房、跑堂、厨子、杂役等,多为男性,他们的住处被严格划分开来,一般住在一层的柴房或者地下的储藏窖里。
妓女主要来自贫苦人家、走私人口、战争俘虏、罪人家属、街头丐儿及另外一些非正常渠道。刚进青楼的女孩往往岁数较小,因为一来要苦练吹拉弹唱等行业基本功,二来这个职业吃的是青春饭,年龄大了才入行根本没市场。等到艺有所成,就是女孩们出来会客了,她们所学来的,除了上面提到的行业基本功外,心思巧的还会吟诗作对,手腕巧的还会出老千,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卖艺不卖身,因为青楼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如果能保有一个完整的身子,将来从良了也好交待。当然,卖身后从良的肯定大有人在,这种情况下她们一般是远赴异地,找个老实的乡下汉子给嫁了。只要有钱,无论达官贵人、文士商贾抑或贩夫走卒,都可以到青楼去赏风弄月一番。于是,经常可以看到青楼里一帮大老爷们乱哄哄围成一圈,为争抢佳人的陪侍纷纷一掷千金,如果某位姑娘多次被高价选中,好事者还会给她冠以诸如“花魁”、“小赛仙”之类的雅号。出了钱的客人就是青楼的“恩客”,只要钱被收下,再走俏的女子也得甘当“奴家”,不过一些妓女也会通过种种方式争取到自主选客的权利,从而抬高身价。
另有一类唤作“船娘”的妓女,她们的活动地点主要在水上舟中。淮安临江畔海,四周水道密布,水边风景明媚,为船娘提供了很好的经营条件。有船娘的船只,会支起隔绝视线的船篷,篷顶涂抹青色,篷内备有基本的餐具、乐器和卧件。此外与陆上青楼妓女之间不存在多大差别,每到夜幕降临时,西江、大清溪等河流上即船影往来,萤光点点,河面也被映成缤纷彩练,成为淮安风情的又一个注脚。让船娘陪游的客人,大都喜欢去观赏地处淮安、名列宛州八景之一的“江山梦晚”,因这类船只常年络绎不绝,故有雅士骚客据此把南暮山称作“倚娇泛舟山”,取山边江上多船娘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