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舶司最早出现于胤朝,是有其必然性的。燹朝之前,与外族间未曾有通商往来。晁朝时九州一统,外族咸服,天下莫非王土,更无设置专门通商口岸的必要。及至贲朝,海商初兴,然市舶税仍与津关税同例。直至风炎皇帝的祖父胤文帝登基,才在沿海十二县开设专有通商口岸,设市舶机构计量抽税。海运大多其中六处在宛州,三处在中州西北、澜州东南和越州东北各两处。由于此前胤朝不堪羽族海岛袭扰宣布潍海海禁,而雁返湖大战中又与河络结下了血海深仇,故胤朝早期的海上贸易其实仅限于与蛮族的交易。
胤文帝三年,出《市舶令》十七条,详细规定了市舶机构的设置规则,税率标准,货物计量与征缴办法,禁运品的管理,舶商、船舶及船员的登记制度,税银、税务及罚没品的处理,缉私及挟私及漏舶惩治办法等。
尽管有着详尽的律令及完整的机构,市舶司依然没有发挥出胤文帝预期的作用。由于王域本身没有海港,市舶司衙门多设立于诸侯境内,管理难免鞭长莫及,而其捉襟见肘的人手和经费更不足以应对日渐繁盛的上海上贸易,其高昂的税率令舶商望而生畏,有的通过向地方市舶官员行贿达到漏舶逃税的目的,有些则选择了铤而走险从事走私甚至海盗的勾当。故市舶司每年征缴抽头税款折银不过数万,而市舶司每年的开销甚至二倍于此。市舶司慢慢陷入了一个留也不是、撤也不是的烂摊子,文帝、仁帝历六十年余年整饬、裁换数位官员饬仍无成效。胤仁帝永业二十二年,治粟卿上表称市舶司“督管不力,公务散乱”奏请整饬,仁帝批示四个字“卿欲何如”,治粟卿无言以对,此事遂不了了之。此后再无人言及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