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小说网 > 奇幻小说 > 九州志·葵花之卷 > 正卷

孤臣之血

诸侯间的争斗持续了五年时间,直到匡武帝七年。这时候,还屹立着的国家已经不多,都是通过兼并后留存的一方豪强。只是扩张过于迅速,难免有些问题,若是给各国一些时间,好好整饬一番,想必东陆又是一番气象。还存在的诸侯做的也是这样的打算,他们是上一场搏杀的生存者,是受到神使们关照的人,他们明智的选择让他们有了祖辈难以取得的成就。当幸存者们抱着自己壮大的身躯喘息的时候,他们没有想到,下一场搏杀来得如此之快和惨烈。

蛮族南下了!逊王阿堪提带领的蛮族!东陆人最不会想到的敌人就是蛮族,如果历史会说话,它会说,东陆人最不愿意遇到的敌人也是蛮族,上一次他们互相打交道还是贲朝时期,那一次贲宁帝输得很惨,即使是面对各自为战的蛮族人。当胤朝的历史学者以嘲弄的语气评断前朝皇帝的愚行时,惨痛的记忆并不会随之沿袭。这一次,他们的敌人早已不再是一盘散沙,但东陆人还不知道他们需要面对的,是今非昔比的蛮族人。蛮族有了平等议事的库里格大会,蛮族人有了悍不畏死打起仗来如臂使指的“古尔沁”部落,蛮族人有了共主——阿堪提,逊王阿堪提,“神之右手”阿堪提。

阿堪提在北都城建好之后几乎是毫无停顿地带着他的轻骑兵南渡,甚至来不及等待别的蛮族部落。海潮流向的变化使得天拓海峡这个天险变得水流平缓,阿堪提甚至获得了羽人提供的木兰长船,有人传闻这些船是从掌握了羽族命运的大祭司古风尘那里得到的。失去了天险的东陆人面对骑在矮马背上的蛮族轻骑兵,陷入了绝望,这些生活在马背上的人可以数十日不下马的征战,他们的马随处可以找到草料,而他们自己用弓箭狩猎获得食物,根本不需要辎重跟随。他们也不攻城略地,他们迅速地绕过城市直击富饶的村镇,夺走他们的粮食和器物,杀死全部的男人,凌辱无助的女子。

淳国的铁骑兵在这些倏忽来去的蛮子面前就像会移动的靶子一般笨拙不堪,淳国的军队只能放弃城市以外的大部分地区,依托围墙和蛮族人周旋,而广大宽阔的菸河平原,则完全是北陆人的天下。

当一个孤身突进的蛮族轻骑甚至出现在天启城墙下的时候,天墟中走出了沉默的大教宗古伦俄。他隔着黑布在城墙上对那个牧人一般的蛮子凝视了一会儿之后,从黑袍下伸出了苍白的手,接过教徒为他张开弦的黄杨木弩,准确地射死了那个蛮族人。

这是大胤王朝对于蛮族的正式宣战。

这一刻起,它不再是淳国和蛮族的战争,而是东陆华族与北陆蛮族之间的战争。匡武帝在终于负起皇帝的职责,为了保护自己的子民召集了臣下“勤王”。

共有二十多位诸侯派出了军队,但是勤王军的主力,仍是三大强国的部属。值得一提的是,唐国和楚卫国首先接到的,依然不是匡武帝的诏令,而是辰月的教旨。他们迅速集合了最强的兵力越过殇阳关的屏障,直扑北方,在中州平原上与奋战了半年之久的淳国铁骑兵汇合,三国强兵力图一举歼灭入犯的蛮族轻骑。

楚国公白麓山、淳国公敖休、唐国公百里冀,这三个胤朝最强大的诸侯聚在一起,迎上了这个时代最强劲的怒潮。他们选择了进可攻退可守的晋北走廊西侧出口作为集结地点,汇合了各国的勤王军,意图击退来犯之敌。淳国铁骑兵和蛮族人缠战半年之久,自然对敌我优劣有些了解。白麓山听完敖休的分析后,意识到蛮族南下的数量虽多,但真正的核心只有一个,即是古尔沁部落,只要击溃人数不多的古尔沁部落,蛮族自会散去。按照白麓山的打算,在平原之上,蛮族的优势太过明显,东陆人不善马战,仅有的几支骑兵和蛮族骑兵相比都相去甚远,唯有依靠地形,削弱蛮族骑兵的优势。可是淳国大部分都在菸河平原上,地势平坦,只有不多靠水的林地算是可资利用的地方,因此需要在这几处之中选取一处作为决战之所,将古尔沁部落诱入其中,然后依靠东陆军队的人数优势四面围住,在此一决胜负,是最快结束战争的做法。实地考察之后,白麓山决定将决战地点放在菸河分支的长炀川,这里的林地和河流从东南西三面封住去路,留下了足够开阔的战场。白麓山是东陆赫赫有名的战术家,这一番打算本身是很合情合理的,他唯一算错的地方,就是在他的计算中,即使经过半年之久,蛮族人也应当是不熟悉东陆地形的。然而他错了,错得很离谱,蛮族人不但了解,而且十分熟悉长炀川的地形。

在决战的前一天,晋北国军中走失了一名叫做苏晋安的下级军官,十几万人的军队中走失一个人,本身不是什么大事,何况这十几万人名义上以白麓山为首,实际上都是各国的将领率领着,其中混乱可想而知。

可是谁也没有预料到的是,就在他们决战的前夜,蛮族轻骑从长炀川南岸浅滩处过江,准确地摸索到了设在长炀川隐秘处的中军主帐,轻而易举地歼灭了包括楚国公白麓山和淳国公敖休在内的精英将领,唯有没有入睡的唐国公百里冀以自己两个儿子的牺牲为代价,逃脱了青阳部鬼弓的长箭。第二天晨曦刚刚升起的时候,“按照计划”尾随“诱饵”而来的古尔沁部落以极其精确的时间进入了包围圈,但是没有收到命令的各国伏击部队只能各自按兵不动。当彭国军队看到古尔沁部落毫不减速冲向他们的伏击地点,身后又出现一片不明方向的箭雨时,一切都已经晚了。东陆十几万互不统属的军队在林地与河流间抓瞎一般行动,没了统一的号令,每一只军队单独从力量上来说都不是古尔沁部落的对手,被古尔沁的刀尖轻易地撕碎、突破。送去中军帐的战报迟迟没有回音,直到信使带回了悲惨的消息。主将的突然死亡是对东陆军队士气的致命打击,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多少东陆人相信他们能够活过这场战斗。

本应是蛮族坟墓的长炀川成了东陆人的梦魇,在战斗进入第三个对时的时候,遍地的哭喊声让东陆军队彻底崩溃了。一根又一根砍倒的旗帜是蛮族大胜的明证,据说蛮族人在这场战斗中收获的旗帜就有一百一十九面,上面的家徽五花八门,涵盖了胤朝超过半数的名门望族,贵族尚且如此,可以想见这一战的惨烈。

力量的消长让侥幸逃生的百里冀明白,此时唯有退守一条道路。失却阻碍的蛮族骑兵在淳国境内往复践踏纵横,唯有寥寥几个坚固的大城市能够凭借城墙死守一时,中州北面的屏障在长炀川一战中已经破碎,东陆人在这里彻底失败了。他们在这一战中丢失的,不仅是数万条军人的生命,更是对抗和赶跑蛮族人的决心与锐气。

作为仅剩的三大强国国君,百里冀是一个拥有决断的人物。他做了一个壮士断腕的决定,放弃淳国的战场,引着各国的残兵退守东陆的心脏——天启。如果蛮族人狂妄到敢于在攻城战中正面硬撼,天启城高不可及的城墙会成为他们最终的坟碑。

强大而隐忍的百里冀或许没有想到过,自己只是棋盘上的一枚棋子,甚至连他的隐忍,也在棋手的计算当中。此时蛮族精兵的目标,已经不再是肥沃的中州北部,而是这一支退却中的残兵。几乎是一夜之间,淳国居民惊异地发现蛮族人撤走了在乡间劫掠的轻骑,移开了守着城门箭无虚发的鬼弓,可是他们渡海而来的舢板,分明还在海岸边没有离开。

当百里冀发现的时候,东陆的残兵已经被潮水般的蛮族骑兵从四面八方悄悄围住。而他请求背靠天启城墙进行防御的奏折,甚至还没送到皇帝的面前。白麓山在长炀川精心布置没能完成的事情,措手不及的百里冀自然也办不到。对蛮族人的恐惧深埋心底的东陆残兵刚一接触就开始败退,伤疲交加的他们实在无力再对抗来自北陆的梦魇。百里冀带兵一路退到天启城墙下,再无路可退,只能请求开城放入已经为胤朝倾尽最后一滴血的各国士兵。

此时大教宗再次持弩出现在天启城头,他的面上蒙着黑布,却准确地连续三箭射在百里冀的面前,一如当日对蛮族宣战一般。英伟的百里冀终于明白,他和手下的将士已经没有了退路,天启的城墙将不是蛮族人的墓碑,而是他们的。这个时候他才醒悟,自始至终,自己不过是棋盘之上众多棋子中的一个,一个棋子吃掉另一个,现在,是他被吃掉的时候了。

了解自己处境的东陆将士返身用生命和蛮族人做最后的拼斗,天启城上的大教宗隔着一层黑布冷眼旁观。血液渐渐漫过百里冀的脚面,粘稠的液体中满是未能完成的报国遗愿和不甘的愤怒。百里冀最后看了一眼城头的黑影,转过身去怒指朝天,发誓百里氏的子孙哪怕手里只剩最后一根钉子,也要钉在古伦俄的喉咙里杀死他,然后拔剑自刎。

据说百里冀死后,他的尸体仍在天启城的谷玄门下站立了一天一夜未曾倒下。蛮族人总是尊敬可怕的对手,更不敢触碰站立不倒的尸体。直到马队中走出一个小个子的男人,轻轻一手推倒了他。有人说那便是逊王。

奇怪的是,蛮族人并未趁胜扩大战果,而是在秋天将近的时候悄无声息地退回了北陆。

半年之后,逊王死在了北陆他信任的朋友帐中。羽族的大祭司古风尘也从高高的年木上坠下。当年雄姿英发在草原上订盟的三个人,只剩下了大教宗古伦俄一人。这是一个没有胜者的惨烈棋局,弈棋的棋手也身在棋局之中,让自己承受和棋子一样的败亡危险,因为他们赌的,是整个九州的命运。

失去君主的三大强国很快迎来了来自天墟的使者,同时到来的,是三个傀儡继承人的任命。精锐尽失的三国宗室完全没有选择,那些雄才伟略的弟子很快被暗杀和监禁,一如当年阉党对白氏子弟做的一样,而楚卫白氏、唐国百里氏、淳国敖氏,堂堂胤朝开国七姓中的佼佼者,居然丝毫不能反抗,他们的力量,早已在蛮族南下中罄尽。复仇,成为奢望。

在沉闷的监禁和压抑的绞杀中出现的人物终于没有让百里冀失望,那是他最小的儿子百里恬。孱弱而稚嫩的百里恬在百里家的宗祠会议上站出来杀死了辰月的傀儡百里辽,他说我们没有了战刀,但是我们可以求助于阴影里的钉子。

随后的事情在任何史书中都是语焉不详的记载,但是所有人都相信百里恬抛下贵族的尊严,求助于东陆最庞大的影子组织天罗山堂。这个豢养了最优秀的杀手,存在于阴影里的权力组织破例向百里恬表示了认可,亲身介入权力的争端。于是在一个下着雨的下午,天罗刺客们打着伞进入了城墙高耸的天启城。勤王将士的鲜血犹未被冲刷干净,天启,这座威严的城市,又将迎来一场长达七年的血洗。

九州的天空中从未有过这样精彩的一幅景象:谷玄君临,众星暗淡,唯有北辰之中一颗不起眼的小星“辅”,散发出无与伦比的光芒,在笼罩整个天空的黑幕上,撕开一道致命的裂口。

黑暗中的战争,开始了……诸侯间的争斗持续了五年时间,直到匡武帝七年。这时候,还屹立着的国家已经不多,都是通过兼并后留存的一方豪强。只是扩张过于迅速,难免有些问题,若是给各国一些时间,好好整饬一番,想必东陆又是一番气象。还存在的诸侯做的也是这样的打算,他们是上一场搏杀的生存者,是受到神使们关照的人,他们明智的选择让他们有了祖辈难以取得的成就。当幸存者们抱着自己壮大的身躯喘息的时候,他们没有想到,下一场搏杀来得如此之快和惨烈。

蛮族南下了!逊王阿堪提带领的蛮族!东陆人最不会想到的敌人就是蛮族,如果历史会说话,它会说,东陆人最不愿意遇到的敌人也是蛮族,上一次他们互相打交道还是贲朝时期,那一次贲宁帝输得很惨,即使是面对各自为战的蛮族人。当胤朝的历史学者以嘲弄的语气评断前朝皇帝的愚行时,惨痛的记忆并不会随之沿袭。这一次,他们的敌人早已不再是一盘散沙,但东陆人还不知道他们需要面对的,是今非昔比的蛮族人。蛮族有了平等议事的库里格大会,蛮族人有了悍不畏死打起仗来如臂使指的“古尔沁”部落,蛮族人有了共主——阿堪提,逊王阿堪提,“神之右手”阿堪提。

阿堪提在北都城建好之后几乎是毫无停顿地带着他的轻骑兵南渡,甚至来不及等待别的蛮族部落。海潮流向的变化使得天拓海峡这个天险变得水流平缓,阿堪提甚至获得了羽人提供的木兰长船,有人传闻这些船是从掌握了羽族命运的大祭司古风尘那里得到的。失去了天险的东陆人面对骑在矮马背上的蛮族轻骑兵,陷入了绝望,这些生活在马背上的人可以数十日不下马的征战,他们的马随处可以找到草料,而他们自己用弓箭狩猎获得食物,根本不需要辎重跟随。他们也不攻城略地,他们迅速地绕过城市直击富饶的村镇,夺走他们的粮食和器物,杀死全部的男人,凌辱无助的女子。

淳国的铁骑兵在这些倏忽来去的蛮子面前就像会移动的靶子一般笨拙不堪,淳国的军队只能放弃城市以外的大部分地区,依托围墙和蛮族人周旋,而广大宽阔的菸河平原,则完全是北陆人的天下。

当一个孤身突进的蛮族轻骑甚至出现在天启城墙下的时候,天墟中走出了沉默的大教宗古伦俄。他隔着黑布在城墙上对那个牧人一般的蛮子凝视了一会儿之后,从黑袍下伸出了苍白的手,接过教徒为他张开弦的黄杨木弩,准确地射死了那个蛮族人。

这是大胤王朝对于蛮族的正式宣战。

这一刻起,它不再是淳国和蛮族的战争,而是东陆华族与北陆蛮族之间的战争。匡武帝在终于负起皇帝的职责,为了保护自己的子民召集了臣下“勤王”。

共有二十多位诸侯派出了军队,但是勤王军的主力,仍是三大强国的部属。值得一提的是,唐国和楚卫国首先接到的,依然不是匡武帝的诏令,而是辰月的教旨。他们迅速集合了最强的兵力越过殇阳关的屏障,直扑北方,在中州平原上与奋战了半年之久的淳国铁骑兵汇合,三国强兵力图一举歼灭入犯的蛮族轻骑。

楚国公白麓山、淳国公敖休、唐国公百里冀,这三个胤朝最强大的诸侯聚在一起,迎上了这个时代最强劲的怒潮。他们选择了进可攻退可守的晋北走廊西侧出口作为集结地点,汇合了各国的勤王军,意图击退来犯之敌。淳国铁骑兵和蛮族人缠战半年之久,自然对敌我优劣有些了解。白麓山听完敖休的分析后,意识到蛮族南下的数量虽多,但真正的核心只有一个,即是古尔沁部落,只要击溃人数不多的古尔沁部落,蛮族自会散去。按照白麓山的打算,在平原之上,蛮族的优势太过明显,东陆人不善马战,仅有的几支骑兵和蛮族骑兵相比都相去甚远,唯有依靠地形,削弱蛮族骑兵的优势。可是淳国大部分都在菸河平原上,地势平坦,只有不多靠水的林地算是可资利用的地方,因此需要在这几处之中选取一处作为决战之所,将古尔沁部落诱入其中,然后依靠东陆军队的人数优势四面围住,在此一决胜负,是最快结束战争的做法。实地考察之后,白麓山决定将决战地点放在菸河分支的长炀川,这里的林地和河流从东南西三面封住去路,留下了足够开阔的战场。白麓山是东陆赫赫有名的战术家,这一番打算本身是很合情合理的,他唯一算错的地方,就是在他的计算中,即使经过半年之久,蛮族人也应当是不熟悉东陆地形的。然而他错了,错得很离谱,蛮族人不但了解,而且十分熟悉长炀川的地形。

在决战的前一天,晋北国军中走失了一名叫做苏晋安的下级军官,十几万人的军队中走失一个人,本身不是什么大事,何况这十几万人名义上以白麓山为首,实际上都是各国的将领率领着,其中混乱可想而知。

可是谁也没有预料到的是,就在他们决战的前夜,蛮族轻骑从长炀川南岸浅滩处过江,准确地摸索到了设在长炀川隐秘处的中军主帐,轻而易举地歼灭了包括楚国公白麓山和淳国公敖休在内的精英将领,唯有没有入睡的唐国公百里冀以自己两个儿子的牺牲为代价,逃脱了青阳部鬼弓的长箭。第二天晨曦刚刚升起的时候,“按照计划”尾随“诱饵”而来的古尔沁部落以极其精确的时间进入了包围圈,但是没有收到命令的各国伏击部队只能各自按兵不动。当彭国军队看到古尔沁部落毫不减速冲向他们的伏击地点,身后又出现一片不明方向的箭雨时,一切都已经晚了。东陆十几万互不统属的军队在林地与河流间抓瞎一般行动,没了统一的号令,每一只军队单独从力量上来说都不是古尔沁部落的对手,被古尔沁的刀尖轻易地撕碎、突破。送去中军帐的战报迟迟没有回音,直到信使带回了悲惨的消息。主将的突然死亡是对东陆军队士气的致命打击,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多少东陆人相信他们能够活过这场战斗。

本应是蛮族坟墓的长炀川成了东陆人的梦魇,在战斗进入第三个对时的时候,遍地的哭喊声让东陆军队彻底崩溃了。一根又一根砍倒的旗帜是蛮族大胜的明证,据说蛮族人在这场战斗中收获的旗帜就有一百一十九面,上面的家徽五花八门,涵盖了胤朝超过半数的名门望族,贵族尚且如此,可以想见这一战的惨烈。

力量的消长让侥幸逃生的百里冀明白,此时唯有退守一条道路。失却阻碍的蛮族骑兵在淳国境内往复践踏纵横,唯有寥寥几个坚固的大城市能够凭借城墙死守一时,中州北面的屏障在长炀川一战中已经破碎,东陆人在这里彻底失败了。他们在这一战中丢失的,不仅是数万条军人的生命,更是对抗和赶跑蛮族人的决心与锐气。

作为仅剩的三大强国国君,百里冀是一个拥有决断的人物。他做了一个壮士断腕的决定,放弃淳国的战场,引着各国的残兵退守东陆的心脏——天启。如果蛮族人狂妄到敢于在攻城战中正面硬撼,天启城高不可及的城墙会成为他们最终的坟碑。

强大而隐忍的百里冀或许没有想到过,自己只是棋盘上的一枚棋子,甚至连他的隐忍,也在棋手的计算当中。此时蛮族精兵的目标,已经不再是肥沃的中州北部,而是这一支退却中的残兵。几乎是一夜之间,淳国居民惊异地发现蛮族人撤走了在乡间劫掠的轻骑,移开了守着城门箭无虚发的鬼弓,可是他们渡海而来的舢板,分明还在海岸边没有离开。

当百里冀发现的时候,东陆的残兵已经被潮水般的蛮族骑兵从四面八方悄悄围住。而他请求背靠天启城墙进行防御的奏折,甚至还没送到皇帝的面前。白麓山在长炀川精心布置没能完成的事情,措手不及的百里冀自然也办不到。对蛮族人的恐惧深埋心底的东陆残兵刚一接触就开始败退,伤疲交加的他们实在无力再对抗来自北陆的梦魇。百里冀带兵一路退到天启城墙下,再无路可退,只能请求开城放入已经为胤朝倾尽最后一滴血的各国士兵。

此时大教宗再次持弩出现在天启城头,他的面上蒙着黑布,却准确地连续三箭射在百里冀的面前,一如当日对蛮族宣战一般。英伟的百里冀终于明白,他和手下的将士已经没有了退路,天启的城墙将不是蛮族人的墓碑,而是他们的。这个时候他才醒悟,自始至终,自己不过是棋盘之上众多棋子中的一个,一个棋子吃掉另一个,现在,是他被吃掉的时候了。

了解自己处境的东陆将士返身用生命和蛮族人做最后的拼斗,天启城上的大教宗隔着一层黑布冷眼旁观。血液渐渐漫过百里冀的脚面,粘稠的液体中满是未能完成的报国遗愿和不甘的愤怒。百里冀最后看了一眼城头的黑影,转过身去怒指朝天,发誓百里氏的子孙哪怕手里只剩最后一根钉子,也要钉在古伦俄的喉咙里杀死他,然后拔剑自刎。

据说百里冀死后,他的尸体仍在天启城的谷玄门下站立了一天一夜未曾倒下。蛮族人总是尊敬可怕的对手,更不敢触碰站立不倒的尸体。直到马队中走出一个小个子的男人,轻轻一手推倒了他。有人说那便是逊王。

奇怪的是,蛮族人并未趁胜扩大战果,而是在秋天将近的时候悄无声息地退回了北陆。

半年之后,逊王死在了北陆他信任的朋友帐中。羽族的大祭司古风尘也从高高的年木上坠下。当年雄姿英发在草原上订盟的三个人,只剩下了大教宗古伦俄一人。这是一个没有胜者的惨烈棋局,弈棋的棋手也身在棋局之中,让自己承受和棋子一样的败亡危险,因为他们赌的,是整个九州的命运。

失去君主的三大强国很快迎来了来自天墟的使者,同时到来的,是三个傀儡继承人的任命。精锐尽失的三国宗室完全没有选择,那些雄才伟略的弟子很快被暗杀和监禁,一如当年阉党对白氏子弟做的一样,而楚卫白氏、唐国百里氏、淳国敖氏,堂堂胤朝开国七姓中的佼佼者,居然丝毫不能反抗,他们的力量,早已在蛮族南下中罄尽。复仇,成为奢望。

在沉闷的监禁和压抑的绞杀中出现的人物终于没有让百里冀失望,那是他最小的儿子百里恬。孱弱而稚嫩的百里恬在百里家的宗祠会议上站出来杀死了辰月的傀儡百里辽,他说我们没有了战刀,但是我们可以求助于阴影里的钉子。

随后的事情在任何史书中都是语焉不详的记载,但是所有人都相信百里恬抛下贵族的尊严,求助于东陆最庞大的影子组织天罗山堂。这个豢养了最优秀的杀手,存在于阴影里的权力组织破例向百里恬表示了认可,亲身介入权力的争端。于是在一个下着雨的下午,天罗刺客们打着伞进入了城墙高耸的天启城。勤王将士的鲜血犹未被冲刷干净,天启,这座威严的城市,又将迎来一场长达七年的血洗。

九州的天空中从未有过这样精彩的一幅景象:谷玄君临,众星暗淡,唯有北辰之中一颗不起眼的小星“辅”,散发出无与伦比的光芒,在笼罩整个天空的黑幕上,撕开一道致命的裂口。

黑暗中的战争,开始了……